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小米造车术:值得学习,不值得尊敬

这六字诀,不是雷布斯总结的:专注,极致,快。而是:致敬、超越、低价。

这六字诀,不是雷布斯总结的:专注,极致,快。

而是:致敬、超越、低价。

小米造车术:值得学习,不值得尊敬

小米造车六字诀

看透了小米造车六字诀,就看懂了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如下:

1、致敬

这是小米造车术的第一招:把市面上比较成熟且顶尖的产品拿来,借鉴学习。

同时,解决原创产品存在的痛点,优化产品的不足,做到更符合消费者需求。并且,在细节方面改变或优化,避免抄袭嫌疑和侵权法律风险。最后,就有了产品的雏形。

这是抄袭?别开玩笑。读书人的事,能叫抄吗?这叫致敬。例如,小米su7的颜值造型致敬了保时捷,小米yu7致敬了法拉利,并且青出于蓝胜于蓝,颜值和零百加速甚至超越了原创车型。从法律来讲解,这绝不是抄袭。

做完这一步,小米造车已经初具规模,它已经拥有了世界顶级产品的颜值造型和加速性能。就像小米su7拥有媲美保时捷的外观,小米yu7拥有媲美法拉利的颜值,并且零百加速吊打原创车型。

此时,小米造车已经完成了伟大且刺激的第一步。但这还不够。

2、超越

这是小米造车术实现超越的关键一步。在这个阶段,小米发挥互联网大厂的优势,在智能化领域完美超越,让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超越原创车型。

例如,小米su7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轻松超越了保时捷,小米yu7的智能化,预计百分百超越法拉利同级车型。

展开全文

完成这一步后,小米汽车已经在综合指标上超越了原创车型。也就是:颜值和加速性能赶超原创车型,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远远领先原创车型。

就像田忌赛马:你强的地方,我和你一样强。你弱的地方,我比你强。至于操控和刹车性能、以及品控一致性,一般人不会懂的,孰强孰弱需要专业对比才能得知准确结果。在普通消费者能感知到的地方,小米汽车已经领先。

但是,这还不够,雷布斯祭起了第三步棋。

3、低价

这是小米造车术的关键一环。当账面的综合指标超越原创车型后,小米扔出撒手锏:低价。

比原创车型更低的价格,直接撩动粉丝的G点,让其疯狂。

例如小米su7,有保时捷的颜值和加速性能,有比保时捷更强的智能化,但价格直接杀到20-30万元,还不到保时捷的一半甚至1/5!

对此,一般人很难不疯狂!用20-30万多价格,就能享受100多万元的保时捷的颜值和加速性能,还有比保时捷更强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!

我靠,值了。盘它。于是,小米su7就热销了。

小米yu7已经有了惊艳的颜值,不出意外,也将重复这样的热销曲线。它同样完美演绎了小米造车术的逻辑。有人预计,小米yu7价格估计大约是25-35万元,而同样造型的法拉利450万元。巨大的价格差距,自然会让小米yu7粉丝情绪价值大涨。

以上,就是小米造车术的六字诀:致敬、超越、低价。

当然,强大的零部件体系和规模化能力,也是小米造车的重要后盾,缺一不可。

为什么消费者喜欢小米

小米汽车的热销和火爆,证明了:消费者喜欢小米汽车。这是为什么?

坊间一句话,国家需要华为,人民需要小米。

这道出了小米汽车畅销的秘诀。它的逻辑是: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让普通老百姓以更低的成本,享受到巨人奢侈品的颜值和性能,以及超越奢侈品的智能化,实现了性能和颜值平权。

试问:谁不喜欢这样的小米?

老百姓不管原创不原创,只要你价格够低,性能和品质够高,性价比够高,俺就买你。

至于你是致敬来的,还是原创来的,那个不重要。

这就是小米造车术的厉害之处。它深谙潜在消费者的需求,也深深把握价值普惠的道理。

所以,我纳闷的是,为什么小米造车术如此有效,为什么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、乃至多数车企都不去采用,都还在苦哈哈搞原创。

要知道,原创的风险是很大的。原创的本质就是试错,试一个不行,再试一个,每一次试错,都是巨大的成本。

但是,小米造车术可以直接绕过试错路线,直接走捷径一步到位。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模式。

我个人觉得,小米造车术值得学习,的确充满影响力。它可以避开各种试错成本,直接到达巨人的巅峰。

为什么小米造车术不值得尊敬

但是,小米造车术放在业内,总会引发巨大的争议。原因主要有两点:

首先,它会打击行业创新。

一个产品或技术的创新,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,那些先锋们,成了就是英雄,输了就是先烈。

如果一个企业不去创新或试错,直接致敬先锋先烈,对自己来说省了试错成本,对先烈先锋来说就是不公平。

李斌说;我虽然致敬了BBA,但是我没有抄袭。

何小鹏说,最讨厌一些公司做法,自己不去创新探索,等商业模式成熟了,资本进来挖人,这会打击创新。

董明珠说,有的人靠偷窃成了首富。

这已经表明了态度。这就是业内人士对小米造车术的评价。因为这种模式打击了行业创新积极性。

此外,小米造车术还有第二层负面影响:影响公共安全。

最近,小米汽车带来的交通事故,经常见诸媒体。以前,零百加速3秒左右的车型,动辄百万元售价。高昂的价格,无形中形成了第一层筛选,让最后的买主对这种车型的性能,会产生敬畏。

现在,小米把这种车型的价格拉到20-30万元,却缺少适配的刹车和整车操控性能,以及车主的驾驶培训。再加上小米车主有不少是年轻人,毛躁冲动,这变相增加了危险驾驶的几率,影响了公共安全。

所以,业内懂车的人,很多都对小米造车术嗤之以鼻。

我个人觉得,小米造车术在整合资源、营销客户方面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,值得学习。

但是,对行业创新和公共安全来说,未必是一件好事,也不值得尊敬。

等小米真正加大汽车研发投入,研发出推动汽车行业进步的原创技术的时候,才是值得尊敬的。

我祝福小米汽车越走越好,也期待小米汽车拿出推动行业进步的原创技术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toor.com/29934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